我们需要采用哪一种医疗服务和生活方式才能成功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未来?由于我们正进入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阶段,这是各国政府及公民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新冠肺炎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吗?是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已从其他疾病转移到新冠肺炎,还是感染新冠肺炎会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
目前,人们非常关注新冠肺炎对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影响(由于漏检与诊断)。大量关注新冠肺炎长期影响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尤其是慢性疲劳与该病毒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
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整个研究版图中忽视了对心血管疾病影响,这也是发达国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关的资料。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初步的调查结果比预期的还要糟糕。
2月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第一份关于长期心血管风险(感染后一年)的主要调查结果。主要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学者进行该研究。
他们的分析基于一个大型资料集:在疫苗面世之前,已在2020年3月和2021年1月间感染新冠病毒的153,760名美国退伍军人。
学者将该资料集与同期未感染新冠病毒的500多万名退伍军人以及2017年疫情之前的第二组500多万名退伍军人进行了对比。
研究人员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上升了63%,即每1,000名感染新冠病毒的退伍军人中有45人可能会患有心血管疾病。中风风险上升了52%,心力衰竭风险上升了72%。
该统计资料涵盖了所有病例,无论最初的感染为轻症或重症,也无论感染者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因素。由于上述退伍军人主要为60岁以上的男性和高加索人,因此研究人员还根据年龄、性别和民族对该群体进行了调整。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心血管疾病的慢性性质——心律不整、心跳过速和炎症性心脏病,可能对患者和医疗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首席研究员齐亚德·阿里说,「我们为前景感到担忧。新冠肺炎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心脏,在出现损伤后,既无法再生也无法轻易修复。这些疾病将伴随人的一生。」
这意味着新冠肺炎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因素。它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传统的风险因素。
目前,该资讯并未反映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心脏病中心等政府网站上。该网站将糖尿病、肥胖、饮食不良、缺乏锻炼和过度饮酒列为主要风险因素。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应将新冠病毒列入其中。美国退伍军人资料仅涉及感染后的第一年。上述风险也可能如人们戒烟后的情况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疫情期间的异常死亡
但是,第二组资料暗示了上述风险如何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2月份,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宣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已有100万人异常死亡。他们认为至少有923,000人死于新冠肺炎。
但他们也指出,在同一时期,有3万多人死于冠心病,6.2万多人死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这些死亡病例很可能与新冠肺炎有关,他们或为未确诊病例,或者由过往的感染引起死亡。
考虑到美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病例数目,这意味着会带来巨大的额外医疗负担。 2019年,360,900人死于冠心病。因此,该30,000异常死亡病例表明,数字在两年内增长了近10%。
情况会恶化到什么地步?截至3月3日,美国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已达到7,920万人。
但去年11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的感染病例仅为当前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美国3.324亿人口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士可能已感染新冠病毒。
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截至3月3日,德国已有1,550万个确诊病例。像美国一样,政府官员表示,实际病例数字可能至少要高出两倍。
心血管疾病也是德国人口的主要死因(2020年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4%),而且该数字还在持续攀升。自2009年以来,德国的冠心病死亡率上升了9.5%。
德国政府估计,2020年该国的总死亡人数上升4.9%。
奥密可戎 (Omicron)有多危险?
德国与美国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其大部分人口都感染新冠病毒的时间。绝大多数病例均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尤其是在疫苗上市之后。
在最近一次报导中,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家Maria Van Kerkhove警告人们不要把症状较轻的奥密克戎毒株作为感冒来对待。她说,奥密克戎毒株似乎和之前的毒株一样,有可能导致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
但她强调,一些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可降低此种风险。
虽然科学界对新冠肺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程度感到惊讶,但想到该病毒起初影响人体的方式,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倒也合乎情理。新冠肺炎影响人体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是通过血管内壁细胞上的ACE2受体。
该病毒感染可通过称为细胞因子的传递者引发血凝块和各种炎症。这两种后果均会损伤心脏内壁的内皮细胞。
人体复康之后,这些促炎性传递者可能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准。此外,科学界还认为,微凝块可能是导致新冠肺炎长期影响的根本原因。
但高风险并不一定成为现实。收集资料并解释调查结果是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两个重要步骤,人们能够借此获得医疗救助或调整生活方式,从而帮助减少炎症和降低风险。